什么情商?英国媒体兴高采烈期待007在中国打败《长津湖》
原标题:什么情商?英国媒体兴高采烈期待007在中国打败《长津湖》
007对战《长津湖》?这些西方媒体脑洞真大。
最近,由丹尼尔·克雷格主演的《007:无暇赴死》在中国上映后,不仅吸引了不少中国影迷前往观影,还在最近一两天的单日票房上,超越了此前“霸榜”已久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《长津湖》。
数据截取自猫眼电影
作为昨晚才去观看了这部丹尼尔版007告别作的观众,笔者怎么也想不到,某些西方媒体居然能把这部好莱坞大片,和《长津湖》、“爱国主义”对立起来。
10月28日,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发表了一篇文章称,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形成一种“新冷战”的格局,而对抗的双方一边是来自好莱坞、代表西方阵营007电影,另一边则是爱国主义题材电影《长津湖》。
持有这种声音的并不止《每日电讯报》一家,自上述这两部电影分别上映以来,英国《独立报》、BBC等媒体就一直在炒作类似这样的对立。他们表示,总票房累计近55亿的《长津湖》的成功,全靠中国政府煽动民族情绪,用政策打压西方影视作品。这些媒体还称,中国政府把“观看宣教电影设为政治任务”,来给《长津湖》的票房保驾护航。
此外,这些媒体还提到,在中国的疫情防控下,回暖更快的中国电影市场也占据了更多优势,使得英美不得不面对中国本土电影对西方电影产业的冲击。
此外,一家印度小媒体也来凑了热闹,把007单日票房上升到中国市场第一解读为“把《长津湖》踢下了宝座”。
本来,为了给自己国家的电影鼓劲、干出贬低对手的事情,还在我们的理解范围内。可英媒非要给《长津湖》扣“冷战”和“政治宣传”的帽子时,他们大概是忘了,最初的007系列作品才是真正的冷战政治宣传。
1953年,出身英国海军情报部的特工伊恩·弗莱明以自己为原型,创作了代号为007的英国军情六处特工“詹姆斯·邦德”这一角色。随后,弗莱明的小说被改编为多部电影,先后共有6位男明星扮演了007这一角色。
作为一个长期与美国情报部门合作的英国特工,弗莱明笔下的007是一个活跃于反苏、反社会主义前线的传奇人物,在改编电影里,007不仅屡次挫败敌人的阴谋,还总能把美国的情报系统收为己用。这种剧情既是英国冷战宣传的一部分,也满足了英国人对自己“帝国梦”的缅怀和幻想。
如果真要说那部中国电影曾经要和007打对台,那恐怕是1967年的香港武侠电影《龙门客栈》。为了抗议港英当局贪腐横行,欺压群众,导演胡金铨以港英警察的形象设计了电影里的反派,表达自己对007电影“美化英国特务统治”的不满。
大概是片方自己也发现“冷战故事”不得人心,自丹尼尔·克雷格开始扮演007这一角色后,该系列电影已经大大淡化了电影中的政治因素,剧中大多数人物也不再影射具体的国家和团体,成了纯粹的爆米花电影。
正因为如此,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观众,既会为了缅怀志愿军去看《长津湖》,也会在某个周末晚上看007当个休闲活动。尽管笔者知道不少007系列的政治和历史背景,也会吐槽电影夸大英军实力的设定,但看到电影里007为了保护家人牺牲自己时,我的第一反应还是在为这个角色的命运感到惋惜,而不是满脑子想着“一个西方特务头子死了,活该!”
相比这几位西方媒体人时刻牢记“意识形态斗争”的样子,倒是他们笔下“有狂热民族主义”的中国观众们,看着要包容和淡定得多。
在最后,笔者想告诉上面几位指望007电影“打败”《长津湖》的英国同行,这一届007已经为你们国家出生入死了十多年,希望你们能让他像电影结局一样,好好休息休息,别再用这种无厘头的任务折腾他了。
责任编辑:蒋晓桐
[英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